本學期的最後一篇文章,
是林良爺爺的作品~我會飛。
最後這篇文章,
在教材的編排上,
是以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。
因此紅太陽便利用此時機,
檢測一下孩子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後,
是否具備以下幾項能力:
1.標示自然段
2.寫出段落大意
3.區分意義段
4.畫出全文結構
5.撰寫全文大意
6.找出主旨
課前請學生自行完成自然段及其段落大意,
再到課堂上共學,
並區分意義段、畫出故事體的文章結構。
接著,
請學生各自依據各段找出的主題句(各段的段落大意),
進行全文大意的撰寫;
寫完後給紅太陽檢查,
除了確認每個孩子是否真實具備做全文大意的能力,
也能藉此發現能力還不夠成熟的孩子,
並給予適時指導。
當然,
這個指導除了紅太陽給的鷹架外,
孩子也可以給孩子鷹架,
因此,
紅太陽請幾個孩子到台上分享自己所寫的全文大意。
黑板上每個人所寫的全文大意,
不見得每一篇都是最好的,
但卻各具特色,
足供孩子們參考。
然後,
全班共學,
討論比較之間的差別,
強調全文大意的寫法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,
只是個人風格或偏好而已。
藉由這樣的比較與示範,
除了可以肯定孩子們的能力,
也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作業,
避免因沒有自信而慣於抄寫或等他人給予答案的學習方式。
(下課了,仍堅持要完成自己在台上的作品^^)
(下課了,這個孩子也不放棄,繼續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學習成果。)
最後,
當然就是要發現主旨啦!
為什麼林良爺爺要寫這篇文章呢?
一開始小組先將自己認為的主旨寫下來,
放到黑板上發表;
接著,
紅太陽丟出第一個鷹架:
「為什麼我們在找這篇文章的主旨前,
先共同討論了文章中有哪些是現實、哪些是幻想呢?」
然後讓小組進行第二次討論與發表;
再來,
紅太陽丟出第二個鷹架:
「請你將這篇文章,
和我們這學期學過的第五、六、七課比較看看,
你發現了什麼?」
於是,
小組又進行了第三次的討論與發表;
最後,
紅太陽再給予各組所討論出的結果給予肯定與鼓勵。
最後,
紅太陽雖然揭示了紅太陽自己認為的主旨,
但孩子們討論出的主旨也不遑多讓呢!
分享孩子最後完成的筆記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