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的欣賞與體驗,
是一種感性而非理性的活動。
因此在切入這堂課時,
我不是先發文本給孩子,
而是先請學生欣賞「拾穗」這幅畫作,
透過自身經驗與教師引導,
帶領孩子純粹地觀察、思考、領會畫作的美。
教學步驟:
教師布題→學生觀察並發表→發下文本,對照作者與自己的想法有何異同
最重要的兩個問題:
「米勒透過這幅畫,想要表現什麼?」
以及
「米勒的這幅畫,是世界公認的名畫,你認為它美在哪裡?」
我們可以發現,
在還未揭示文本之前,
孩子能夠思考到的答案,
已經與文本相當接近囉!
這也證明美的價值是有共通性且具恆久性的!
文本段落發完後,
請學生依邏輯思考段落的順序,
完成文本製作。
文本完成後,
從中學習生難字詞及句型。
透過影片或動畫,
讓孩子更加認識米勒這個人,
以及他作畫的時代背景與畫作傳達的精神。
掌握意義段結構,
並思考本課主旨。
完成課堂筆記
延伸學習~欣賞米勒的其他畫作,
帶孩子欣賞其中的美,
並歸納米勒畫作技巧的特色與畫作主題所要傳達的精神面貌。
最後,
用習作統整本課所學。
留言
張貼留言